资源所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984—1988)

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是在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的森林经理室和院科研处计算中心合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4年12月2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林科院森林调查及计算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简称森计中心)。中心下设计算室、遥感应用室和森林经理及林业统计室等三个研究室。主要面向全国林业系统,重点研究遥感、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新技术、新理论在森林资源调查分析和林业管理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课题。1986年12月成立的中国林学会林业计算机应用分会,挂靠至今。到1988年中心共有职工65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3人,中级科技人员25人。

二、稳步发展阶段(1988-1997)

1988年4月森计中心更名为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所下设林业遥感应用、环境遥感技术与应用、信息处理、计算技术、森林经理及林业统计、人工智能及信息系统应用六个研究室。1991年六个研究室调整为五个。同年,中国林科院重点实验室——图像处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在该所建立。1994年,研究室由五个调整为三个,即遥感应用技术研究室、森林经理及林业统计研究室、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同年,林业部批准在该所建立林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1995年经中国林科院批准,由该所建立“中国ERDAS技术咨询培训中心”。1996年,该所成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室。同年10月由中国林科院教育处与该所联合建立了“中国林科院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心”,并设在该所。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挂靠该所至1996年。常设在该所的其他机构还有:中国防治荒漠化网络信息中心(DIN)、亚洲防治荒漠化网络信息中心(TPN1)。到1997年,全所职工67人,其中高级27、中级19、初级17,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8人。这个时期,总的趋势是科研和人才队伍稳步增长。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7—至今)

1998年,该所成立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研究室。至此,全所下设森林经理及林业统计、林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遥感应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等五个研究室。在2002年科技体制改革中,根据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编办《关于对水利部等四部门所属98个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总体方案的批复》精神,资源信息研究所“非营利单位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得到院的批复后,进行了机构调整,保留原有的管理和技术部门,撤销研究室,所下设置四个学科的14个研究方向:森林经理(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森林资源演替理论及模型模拟技术、森林资源管理及决策、林业信息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遥感技术与应用、图像处理、雷达应用技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数字林业、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式识别、计算机模拟技术、网络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目前,资源所组织机构与研究方向如下: 1、管理部门3个:综合处、业务处、财务处。 2、技术部门3个:网络中心、林业科学数据中心、图像处理及信息系统实验室。 3、四个学科11个研究方向:森林经理学科(森林资源演替理论及模型模拟技术、森林资源管理及决策、林业信息技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数字林业)、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遥感技术与应用、雷达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网络技术与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在以上学科中,由中国林科院聘任了首席科学家2名,研究所聘任了首席专家10名、资深专家1名(主持着11个研究方向)。 这一时期,是该所快速发展时期,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办公面积从1500平方米(其中机房670平方米)达到3370多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1340平方米);职工人数从67人到76人,其中研究生人数从初期不到40人发展到今天的120多人。